为深化智能传感技术与AI心理诊疗领域的交叉融合,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,浙江大学智能传感与微纳集成研究所所长、博士生导师董树荣科研团队一行,于2月19日赴医流巴巴智科考察交流,重点围绕"多模态一站式AI心理诊疗软件系统"的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展开深度合作。医流巴巴智科创始人任志鸿及核心研发、市场运营团队接待并参与交流。
在医流巴巴智科展厅,董树荣教授团队详细观摩了"多模态一站式AI心理诊疗系统"的实时演示。该系统通过整合语音情感识别、微表情、面帧肌肉、眼动情绪分析、生理信号监测及行为轨迹追踪等多模态数据,结合深度学习算法构建动态心理评估模型,实现了对抑郁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早期筛查与干预。董树荣教授高度评价该系统"将临床心理学需求与前沿AI技术深度耦合,开辟了心理诊疗数字化创新的重要方向"。
双方围绕"智能传感硬件迭代""多模态数据融合算法优化""临床伦理与隐私保护"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。董树荣教授团队负责人潘嘉栋指出:"心理状态的量化评估需突破传统量表主观性局限,通过微纳传感技术获取客观生理指标,结合AI构建多维度评估模型,是未来心理诊疗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。"医流巴巴负责人表示,浙大团队在MEMS传感器、生物信号处理等领域的深厚积累,将为系统硬件层升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。
最后,医流巴巴智科负责人表示:"与顶尖高校团队的深度协同,标志着企业从单一算法开发向'传感-数据-诊疗'全链条技术闭环的重要跨越,共同打造AI心理诊疗技术高地。"